关于未来:一个极少被提及的关键症结

上周感觉宏观经济方面的小作文明显减少,但随着几份政策文件的出台,一些产业领域的小作文多了起来,今天刚打开百度想查点东西,就看到这样一条推送:

图片

不得不说现在的小作文也学精了,不再言之凿凿,而是加上了“如果”“或许”的前缀,就像联合国2022年某份涉及中国的人权报告,宣传的时候斩钉截铁、言之凿凿,结果这份报告本身提出的每一个指控前面都加上表示不确定性的修饰词,注意是每一个,“可能”出现了35次、“据称”11次、“大概”9次、“似乎”8次、“暗示”5次。
现在这些小作文跟联合国这份荒谬的人权报告没什么区别,小镇抱着好奇点开看了下,想知道是哪位高人假设的,原来不过是某证券的一名分析师的预计,原话是“如涉及货币化安置则有望拉动地产销售”,这跟“如中500万的话则有望缓解经济压力”有什么区别?
但信息传播有一个由小到大逐级撬动的模式,可信度不断放大。
消息最初的源头仅仅是一名根本没有公信力的某个人或者机构的一句推测,更大媒体转发时,就不会提消息的最初源头,而是改成据某某媒体报道,这就像“曲别针换别墅”的故事一样,一点点撬动,最终信息潮涌动,互相引用,很难查到最初信息源,一个推测就似乎成了言之凿凿的“消息人士称”。
图片
关于城中村改造,小镇昨天在《“新棚改”来了?谈谈对近期政策的看法》说得很清楚了,不再赘述。
今天最高层也举行了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就涉及房地产的问题,会议态度是“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有的人眼中看到的只有其中一句“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把这句话从全文摘出来,似乎就变成了要重新捡起房地产刺激这个“夜壶”,毕竟愿意去看原文的人是少数,但只要看原文,就能看到在这个基本原则后面的措施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盘活改造各类闲置房产”。
原文很好懂,就不多解释了,小镇姑且用一句话和一段话来解读:
一句话:投资降级,消费升级;
一段话:经济增长从中高速到中低速,增量放缓、存量为王,投资也要降级,就像城市发展接近上限,要从高回报的新城开发转为低回报的旧城改造,要适应与经济整体增速相匹配的投资回报率。
如果还想要延续过去的高回报,那就得别老想着不劳而获、吃资源和信息差,而是要真刀真枪的投身创新领域、先进制造。
上面这个推理就说到这,主要是为了引出接下来要谈的。

图片

最近很多人拿日本比中国,必须强调,中国绝不是日本,拿一个都没有实现独立自主的非正常国家,与一个14亿人口、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工业国、联合国五常之一去比,这很荒唐。
小作文常常提到的“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对日本失去的十年有一种解读,认为日本政府提高政府负债,通过财政赤字保持经济运行,从而避免了经济硬着陆。先不说日本这么惨烈的下跌到底算不算硬着陆。
“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本质是倒果为因,为日本权贵和资本粉饰。日本之所以出现失去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有可能四十年、五十年,关键是日本政客与商界之间密切的联系,日本的政治世家和商界豪族是一体的,众多国会议员本身就是商界大佬。
所谓的为了避免硬着陆的财政赤字拉动,本质是日本政客拿着国家和纳税人的钱,为本应该被市场淘汰的企业强行输血,导致日本产业结构始终无法实现调整,出现大量僵尸企业。
产业结构的锁死、大量僵尸企业吞噬宝贵的社会财富,才导致日本经济陷入一潭死水。
现在的日本能想到的企业基本是上世纪成立的,最近20年成立的日本企业有几个出头的?那么为什么日本政府会抢救这些根本不具备竞争力的企业呢?到底是谁在获利?
上面两个问题的答案是同一个。
日本之所以出现失落的若干个十年,根本是资本优先,这才是本质。
我们怎么可能沿用日本的做法?
我们的做法又是什么呢?
上世纪国企改革,目的之一就是要解决“僵尸企业”问题,大量已经失去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因为种种原因继续存在,浪费资源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每时每刻都需要外部持续输血,一个地方这样的企业多了,哪里有余力去搞发展。
改革开放、加入WTO一路走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每年都有新的有影响力的企业诞生,当然也会有失去生命力的企业死去,这才是正常的出清,维持一个良好的生态。
图片
前些年开始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始强调的是落后产能的退出,做减量,而现在强调的是先进产能的增加,做增量,一增一减、腾笼换鸟。
我们也有比较根本的症结,但与日本等西方国家过于倾向资本截然不同。
现在经济开始向好,发展基础也不错,但与过去比确实增长乏力。我们有的是工具,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把经济刺激起来,还能得到广大民众的一致叫好,但是这种看似全赢的格局仅仅是暂时的,后遗症很严重。
经济增长越来越与资产价格绑定在一起,想要让经济更好,就需要让资本活跃,让资本活跃就必须让资本有利可图、满足资本的诉求,说到底就是要在切蛋糕的时候更多切给资本。
但这么做既不利于解决民众收入不足导致的消费不足这一根本问题,更与我们“以人为本”的发展目的存在背离。
资本活跃和共同富裕之间有重合,但要想引导资本主动放弃更简单、更轻松、更赚钱的“钱生钱”,去做更费力的发展实体经济、推动共同富裕,这并非易事,需要长期持续去做。
经济增速变缓,使得这个冲突就更加突显了。
一个是短期缓解症状,一个是长期治标治本,纸面上都会选择后者,但现实中却往往短视更容易把自己眼前看的格外重,这就是为什么反复强调“定力”,这何尝不是逆人性。
但既然强调“定力”,强调长期高质量发展,强调共同富裕,那显然要涉及到利益调整,就要压制金融、资本等虚拟经济的增长,打掉“金融特殊论”,让金融逐步变成一个赚得多一点的正常行业。
但荒谬之处在于,就像当年香港特首推动改善居住条件,结果反对者恰恰是实际受益者的民众,人在局中,往往看不清。
现在正是破旧立新的关键阶段,当下的选择,直接决定我们的未来走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62473927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